李飞飞是 ChatGPT 火了后突然出现在我的 X 推荐流里的,当时很多人讨论这本书,自己就收藏了,一直到最近才开始阅读,不得不说,经过大众过滤的书,还是值得的。
移民
李飞飞从中国移民到美国,主要是父母的先见之明,他们在放弃了国内中产阶级的生活(这个不理解,仅仅是母亲觉得不自由?当时环境糟糕?),带着李飞飞来到了自由的国家。我不确定她的父母是不是欠缺考虑,没有想到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来到美国,竟然无法找到让自己能体面生活的工作。就像很多人一样,只能从事一些低端的体力劳动。
而且她父母的英语一直不好,一直需要李飞飞做翻译,我猜测是他们可以正常的和其他人进行日常交流,但如果涉及专业词汇的时候就无法准确的把握其他人想表达的意思。所以李飞飞一直要在自己忙碌的时候还需要帮父母翻译。
很多人会把移民想的很美好,总会觉得移民成功就是美好生活的开始,但是生活没有终点,一直是路途。我们可以考虑自己以后前进的方向,但要能明白自己希望得到的是什么,又能为此放弃什么。在我看来,她父母的移民生活对自身来说是失败的,没有将自身融入社会中,只是逃离了一个环境(实际情况可能不是这样,都是自己瞎猜的,只是不想自己将来活成这样)。可能他们和很多人一样,想先到美国,攒点钱,去读个书,拿个学历,再次回到中产家庭阶层里,但被母亲的病打乱了计划。
移民真的是一项让人殚精竭虑的冒险,没有做好心理和身体上的准备就盲目的去冒险是对家庭的不负责。
求学、科研
移民先遇到的就是语言的门槛,国内的英语到了国外没法用,只能自己重新学习,导致自己的学习任务加大,作业时间变长。还好遇到了一位愿意帮助她的老师,带领李飞飞融入了美国的生活中。 这位老师不仅是她学业上的老师,更是她人生上的另一位父亲,给了李飞飞在美国生活很多的指导和帮助,在她上大学的时候给她讲注意事项,帮她的家庭开洗衣店,是真正的良师益友。
李飞飞一直感兴趣的是物理学,和很多人年轻时候一样对物理学家有无限的敬仰和崇拜,所以选择学校的时候也是考虑了这些因素,但是一次和其他学校的交流活动中研究大脑如何识别图像的经历,让她种下了一颗视觉研究的种子。后面的学习中,当她意识到自己无法成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,转变了学习目标,开始进军到计算机领域中,最先开始的项目便是图像分类的工作。这是一个无比枯燥的活,需要将不同类别的图片整理并标记出来,供算法学习。从最开始的数百个到最后整理的几万个类别,她做了其他人都不愿意做的事。
图像分类是算法的基石,没有这些数据的支持,算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。当整理完所有必须的数据后,又通过比赛的形式,让所有感兴趣的人开始对这些数据探索适用的算法。这让神经网络算法重新出现在人们眼中。所以李飞飞是当代图像人工智能分支的领军人物,推动了图像人工智能的发展。
她的科研路,除了数据整理,推动其他人的研究,其他的没看懂。
研究过程中间穿插的生物起源,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结论是:单细胞生物开始是等猎物送到嘴里的,慢慢的进化出了感觉系统,开始主动捕食,当有了视觉后,种类开始急速的增加,进化开始大幅加速。
当神经网络算法遇到了大规模的数据,图像识别也开始急速的发展。
以人为本
在探索 AI 的应用的过程中,李飞飞结合自己照顾母亲的经历,坚信 AI 能帮助人们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取代人类。AI 在生活中更应该是当作是辅助的角色,而不是主导者。
关于 AI 如何落地应用,有很多的探索。目前是这个方向的创业高峰期,很多有意思的应用和服务被创建出来,软硬件结合也在发展。每个人都该想想自己可以如何让 AI 帮助自己,而不是旁观(说的就是我)。
总结
这本书里只记载了李飞飞的前半生,现在她已经自己开公司,准备在商业领域里大展拳脚,获得融资的消息不断,希望她可以创造一个更好的人工智能发展方向,能让这第四次工业革命加快进程。
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,不断的感受到自己错过很多见证历史的时刻,和参与历史的机会。在我上学那会应该是神经网络重新焕发活力的时候,但我却从来没有去了解过,甚至到现在,一本算法书都没看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