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之道

Summary

Original Data

《学习之道》

芭芭拉·奥克利 48个笔记

第九章 第1章 开启大门

◆ 你的大脑生来就配备了非凡的心算能力。我们每一次接球、每一次随节拍舞动、每一次开车绕过路面的坑,都是在做心算的过程。我们常常无意识地做出许多复杂计算,解决许多复杂方程。

第一十五章 为什么要有两种思考模式

◆ 任何学科中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两种基础思维模式之间的相互切换。一种模式接收信息并进行处理,再将结果传给另一种。除了某些琐碎的小问题或概念,大脑要理解解决任何问题,都离不开这种信息之间的往来传递

第一十六章 拖延的前奏

◆ 我们的大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——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。你会在两种模式之间转换,择一而用

◆ 如果我们开始就用专注模式处理新的概念和陌生的问题,很容易止步不前

◆ 定式效应就是说因死盯着有瑕疵的方法不放,而在解决问题时陷入僵局。切换到发散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从中解脱出来。记住这一点,有时候你的思考得灵活点。想要解决问题,理解概念,你可能需要在不同的概念之间转换。最初的想法反而可能是误导

◆ 驻足与回顾合上书,不要偷看,想想本章有哪些主要思想?刚刚开始尝试时,如果复述不完整也没关系。只要持续练习这一技巧,总有一天,你会发现自己阅读和回顾的能力已经脱胎换骨。

第二十二章 避开思维定式(愚公移山未必是个好办法)

◆ 眨眼是项打破僵局,帮你跳出来重新评估现状的关键行为。闭眼似乎可以在一瞬间放松我们紧绷的注意力

◆ 要解出难题或是学会新概念,至少要有一个你在无意识思考的时间段

◆ 时间也不能太长,否则灵感还没来得及传给专注模式就会消逝掉。这里有一条经验之谈,学新概念时,别扔上一天才回头复习。

第二十四章 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

◆ 有了能量,你的新陈代谢(那绝对是一个永不知足的吸血鬼),也就是身体的自然消耗过程,才不会吞噬掉这些记忆。换句话说,你需要让这些记忆保持活跃;否则,身体就会把能量输送到别处,然后你就会忘记自己之前获取的信息。

第二十五章 睡眠对学习的重要性

◆ 但人醒着的时候大脑确实会产生有毒物质。而在睡眠中,脑细胞会收缩,于是细胞间隙会变大,这就像是打开了水龙头——脑脊液从中流过并且冲洗掉毒素

第二十七章 聚精会神的时候,大脑在做什么

◆ 专注的练习和重复是创造记忆痕迹的过程

第二十八章 组块是什么?所罗门的组块难题

◆ 比如早晨穿衣,通常你只是简单地想着“我得穿上衣服”。但当你意识到,是一个思维组块替代了其中复杂的基础活动,

第二十九章 构成组块的基本步骤

◆ 碎片拼接起来。构建组块(chunking)(如右图)能帮你利用意义,组合起信息碎片,这是一种心智上的飞跃。新的逻辑整体更便于人们记住组块所包含的信息,也便于将其融入更大的学习背景。

◆ 快速浏览章节,或去听一场条理清晰的演讲,都能让你获得宏观图景。它会指引你看到自己构建的组块在宏观图景中的位置。要最先了解重点概念和要点

第三十章 能力错觉与回想的重要性

◆ 在学习中进行回想——让大脑提取关键概念,而非通过重复阅读被动地获取知识,将让你更加集中高效地利用学习时间

◆ 别扔太久之后才去练习回想,那样你每次都得从头开始巩固概念

◆ 常误以为重新读一遍面前的教材就能学会。因为近在眼前的答案让他们产生了能力错觉。

第三十一章 常练不忘

◆ 提取知识和回想知识让我们不仅仅是重复的机器——提取过程本身增加了学习深度,并帮助我们逐渐形成组块

◆ 学习任何新技能或新学科的时候,你都需要在不同背景环境中进行大量的练习。这样做能帮你构建所需的神经模型,让新技巧顺利成为你思维方式的一部分。

第三十五章 拖延与不安

◆ 现实就是,我们拖延的,往往是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事情。

◆ 但如果你开始对某件事游刃有余,自然就会乐在其中了。

第三十九章 通过关注过程而非结果进入思绪

◆ 如果发现自己选择逃避是因为某些任务让你难受,有个好办法可以改变这种情况:学会关注过程而非结果。

第四十章 分解工作量才能细嚼慢咽:专注而简短地工作

◆ 你也许会提出反对,认为在倒计时状态下工作压力很大。但研究者发现了一些引人着迷而又反直觉的现象。如果你能在轻微压力下学习,你将能更轻松地应对更大的压力

◆ 在让你感觉痛苦的事情上多努力一点,最终你得到的好处会很多。

第四十二章 如何搭建强有力的组块

◆ 2024/03/10发表想法

一、减少干扰 二、正面思考,减少负面情绪,积极去做

原文:

◆ 你看一眼就能看出某题解法,即对题目有真正的了解,说明你已经成功构建出一个命令组块,它的命令就如一首歌在你脑中横扫而过。组块资料库会以一种绝无仅有的方式,让你理解基本概念。

◆ 学习步骤

  1. 但是不到万不得已,千万不要看答案。)在下手解题之前,或还没彻底得到答案之前,千万不能偷看答案,不能跳过任何步骤,或自欺欺人地说“太好了,搞定了”。要确保每个步骤都有理有据。
  2. 重做一次,要格外注意关键步骤。如果你觉得重做同一道题有点奇怪,可以想想看,你不可能只弹一遍吉他就学会一首歌,也不可能只举一次哑铃就算完成了锻炼。
  3. 休息一下。如果需要,你可以去研究下这门学科的其他内容,之后就去干点别的。比如做兼职、学习不同学科,[插图]或者去打打篮球。你要给发散模式留出足够的时间,让它去消化这个问题。
  4. 睡眠。在你睡觉前,把这个问题再过一遍。[插图]如果卡住了,那么就反过来去聆听问题的声音。你的潜意识会告诉你接下来该怎么做。
  5. 再来一次。第二天尽快地把这个问题再做一遍。这个时候你会发现,自己能做到更迅速地解题。你对这问题应该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。你甚至不明白自己当初为何会卡在这个问题上。到了这会儿,你就能神速计算每一步了。多关注问题中最困扰你的那个部分。这种持续关注难点的做法,叫作“刻意练习”。尽管这样做有时让人疲惫,但它是高效学习的最重要方面之一。(它的替代或者补充做法,是去解答一个相似的问题,看看能不能轻而易举地拿下它。)
  6. 给自己添新题。再挑一道重难点题目,用之前做第一道题的相同方法来解这道题。本题答案会变成你组块资料库中的第二个组块。在解这道新题时,重复1~5步。如果已对这个题目得心应手,就去做下一道。你会惊喜地发现,尽管你的组块库只有几个固化组块,但已经可以大大提高你对学习材料的掌握程度,以及高效解决新题的能力。
  7. “主动”重复。走去图书馆的路上,或是锻炼的时候,可以在头脑中回想解决某个题目的关键步骤。你也可以利用等公交、坐车,或者是等教授走进教师前摆弄拇指的闲余时间。这种主动排演能提高你回想关键概念的能力,有助于在家庭作业或考试中回想要点。

到此。这些就是搭建组块资料库的关键步骤。你正在做的就是建立和强化不断联结在一起的神经元网络,让你的组块更丰富、更强大。[插图]这里用到的原理就是生成效应。相比单纯重复阅读,生成(即回想)材料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学习。 虽然你知道其中益处,不过我已经发觉你的小心思了:“光是完成作业题,每周就要花上好几个钟头。

◆ 越努力回想学习材料,它在记忆中植入得就越深。相比纯粹的重复阅读,回想才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刻意练习方式。

◆ 采用的思维技巧是搭建分门别类的大型组块——热学、机械设计、编程等。当我需要回顾个别项目,就把当前关注点搁置一边,并去参考想要的组块,这就像去点击电脑桌面的链接。我可以专注某个特定区域,也可以在发散模式下搜索整个“桌面”,找到组块之间的概念联系。一个整洁有序的思维桌面可以让联结变得更轻松。它让我思维更敏捷,也便于我对某个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。

◆ 2024/03/10发表想法

双链笔记的用法

原文:采用的思维技巧是搭建分门别类的大型组块——热学、机械设计、编程等。当我需要回顾个别项目,就把当前关注点搁置一边,并去参考想要的组块,这就像去点击电脑桌面的链接。我可以专注某个特定区域,也可以在发散模式下搜索整个“桌面”,找到组块之间的概念联系。一个整洁有序的思维桌面可以让联结变得更轻松。它让我思维更敏捷,也便于我对某个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。

第四十五章 测试是一种强效的学习经历:时常给自己来场小测验

◆ 研究表明,测试并不仅仅是衡量所学知识多少的手段。测试本身就是一种强效的学习经历。它可以改造你已有的知识体系或是为其添砖加瓦,同时可以显著地提高你记住学习材料的能力。通过测试而发生的知识构成上的改善,被称为“测试效应”(testing effect)

◆ 学习期间做自我测试时,你还是想要尽可能地去获得反馈,并用参考书检査答案,或是翻看书后,又或去别处验证自己的答案。

◆ 一旦你在材料中做了标记,一定程度上说,你就破坏了知识的原貌,并且此举并不能保证所画内容已经根植你心,并生根发芽。

◆ 突出某个部分只会让人产生能力错觉(已经掌握了该内容的错觉)。提取练习的做法就有效多了。读每一页时,试着概括出主要内容并铭记在心,然后翻到下一页。

第五十一章 长期在“高压区”工作的利弊

◆ 习惯突击完成工作的人通常比那些合理安排时间、定时定量完成工作的人效率低很多。突击完成工作的时间如果太长,会让你精疲力竭

◆ 对于多数人来说,培养数学和科学相关的架构会很慢,因为在吸收这些学科的知识的时候,大脑会在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的思考中相互交替。尤其在谈到学习数学与科学时,老生常谈的借口“我在面临截止日期时做得最好”明显是大错特错

◆ 能够控制拖延的习惯,就意味着承认那些带来短暂痛苦的事情最终会是有益的

第五十二章 明智的等待

◆ 集中的注意力一般是良性的,但也会让你不自主地陷入思维定式中,从而无法发现更好的答案。

◆ 拖延有益的一面就是让你在急于完成某事之前学会“驻足与反馈”,学会明智地等待。事情总是做不完的,区分事情的优先次序可以让你从宏观层面上做决定,而有时等待也可以让情况自行转变。

◆ 我们通常会对擅长的事情产生激情。与之相伴的错误想法则是,如果我们不擅长做某事,我们就不会具有对它的激情,也永远不会培养对它的激情。

第五十三章 拖延问答

◆ 尽管你可能很快就会看到成效,但你可能需要三个月的适应期来接受一套全新的、让自己舒服的习惯。要有耐心,遵循常识,不要想一口就吃成个胖子,巨大的改变可能不会持久,而失败只会让你越来越没有勇气。

第七十六章 提防智力“狙击手”

◆ 更加慢条斯理的思考方式,能让他们注意到一些别人忽视掉的困惑细节

◆ 自主学习是一种最深入、最有效的学习方式:自主学习能够提高你独立思考的能力;

◆ 在学习中,毅力往往比智力更重要

第七十九章 集思广益的价值

◆ 乐观的专注模式会本能地跳过错误

◆ 无论是你给别人的还是别人给你的批评,都是对事不对人的。这关系你要了解的事物本身。人们往往意识不到,竞争是一件好事,它可以激发最大的潜能,是激进的合作。

◆ 即使你自信一切没有任何问题,专注模式还是会让你不经意地犯下致命的错误。温故知新,不同的神经活动过程可以让你重新审视结果,抓出错误